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在线 > 教研讲堂 >
教研讲堂

浅谈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发布时间:2013-03-28 00:00:00   来源:    浏览:

曾经看到过两个非常有名的调查:

1、根据《中国妇女》杂志一篇文章,在对231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中,有34%的学生认为父母双亲对他们的关心过度,使他们“受不了”,另有66%的青少年自述父母在他们的生活、交友、娱乐方式、作息制度以至观看电视的内容等方面采取了过度的监督、限制和约束,由此导致家长与子女之间关系冷漠、紧张甚至冲突。

2、有一份著名的调查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对中日美三国的3575名男女中学生进行调查,在回答“你最尊敬的人是谁”时,日本学生的答案第一位是父亲,第二位是母亲,美国学生的答案第一位是父亲,第三位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答案前十位最尊敬的人中,竟没有双亲。中国父母在现代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形象由此可见一斑,然而中国父母们为子女付出的爱与牺牲豪不夸张地说是世界第一流的。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能够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子女,但也有少数家长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心理知识,步入种种心理误区。如:期望过高,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这种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距离差距太大,往往会落实带来负面效应,过度干涉限制孩子的发展,不尊重不了解孩子,不以平等的方式与子女沟通,使亲子关系紧张。许多父母家庭教育失败的共同原因,就是不懂孩子的心理,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只知道不断地管着孩子,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种教育子女的方法是僵化的。

因此,指导家庭教育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必须懂得和掌握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并善于运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给予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而且采取科学的家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教子水平。

   一、引导家长做学习型父母,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长良好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人才观,有上进心,不断学习,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提高文化道德修养。

    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家风,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家庭心理氛围,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家庭幸福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使学生既得到尊重、保护又受到良好的。家长对学生充当指导的角色,既满足他们的正常需要,鼓励他们社会交往,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情感,对其不正当的要求言行及时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抑制不正当愿望,重视与学生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这种教育方式可使学生形成独立、自尊、爽直、学会与人相处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的心理氛围便 是空气和水分,所以构建良好的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情操、性格乃至一生的墢进程的顺利完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邻居找到我说,他们家孩子张生有厌学倾向,且性格暴躁,并发生多次违反校纪校规现象,我觉得我们要就家庭教育问题同他的父母进行沟通,通过谈话,我了解了张生的父母在对他的教育方式上不能达成共识,严父慈母型的,父亲严厉,经常用武力迫使张生服从,而母亲非常宽松,几乎对他有求必应,在与张生父母分别谈知后,我向他们推荐了《家庭教育》杂志中的几篇文章,几个月后的一次谈话中,他们向我谈起了读后的体会和收获,描述了由此带来的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

    现在张生与父母的关系体现出了良好的、民主的观念,父子既是亲子关系,又是朋友关系,父亲严而有度,严而不厉,张生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父亲主动给以安慰,疏导和帮助,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父子之间能沟通,张生有机会谈自己的想法、困难和苦闷,妈妈也变得爱而有度,爱得理智,对张生的要求,合理的满足,不合理的拒绝,并且晓之以理,一家人利用假日一起外出旅游,父子之间轻松的交流,使张生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尊重感油然而生,家庭温暖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逐步形成,而张生在学校里自然也愈受大家的欢迎。

    作为一名教师,要帮助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经验交流、订家教周刊、阅览有关青少年的心理方面的书刊等形式,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地孩子的学习,如何地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塑造自身的人生价值,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与接受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并重,认识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多为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二、帮助家长淡化过高期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现在有些人对家庭教育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合理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是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就是教育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这实际上是把内容丰实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从儿童入幼儿园到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家长对子女文化知识的过高要求表现越来越强烈。据天津家庭研究会的调查,尽管父母认为子女在学校已很辛苦,却仍然要给孩子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在给子女提供的有庭课外读物中,学习辅导类占45.6%,益智类占42.9%,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孩子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游戏娱乐等业余爱好,以满足父母的要求,否则就会引起父母的批评、斥责、恐吓、体罚等,若遇上孩子升学考试,父母的过度要求就更使孩子苦不堪言。

导致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存在过多要求的直接  因是家长的过高期望的心理,以上海为例,有95%以上的家长期望子女上大学,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98%以上的家长期望子女从事脑力劳动,当科学家、高级外交官等等,这种过高的期望虽然美好,但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过多的期望从儿童一出生就伴随他们,直到父母如愿以偿才稍减少,甚至如愿以偿还不行,因为人的欲望和期望是没有止境的,而这时时期望就不可能是动力了,只能是子女发展的巨大阻力和压力,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超荷或超阶段的教育,不会对儿童智力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相反只会僵化智力发展,阻碍文化知识学习,居拔苗助长之兴趣,当然,作为父母有理由和权利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甚至名人、伟人,但是决不能把这件高期望,又适当地用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那会是有害无益,因此家长既要为孩子设计一个理想的未来,更要为孩子设计一个现实的约束。任何超过儿童力能所及的期望,都会损害其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就当前来说,重要的是淡化父母的过高期望,尤其是哪些对子女文化知识学习过多要求的父母,理智的做法是适度的期望再加上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科学地、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必须从提高家长的认知着手,应把与家长的认知沟通当作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自身的认知和对子女的认知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家长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正确认识孩子,家长正确认识子女,有利于家长全面认识自我,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三、帮助家长理解和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个性

    虽然儿童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但他们依然有自己的独立性、自觉性和批判性,家庭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个性和思想自由基础之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爱护、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共同发展的关系,不能因为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和监护权,就可以随意干涉和限制孩子合理的行动自由、思想自由和正常生活,为什么孩子的日记、书信、交友等屡受父母的监督、干涉、限制?就是因为有些父母不理解、不尊重儿童的思想和个性自由。

    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什么都要学,还美其名“早期教育”?教育孩子要早,可是一定要适时,教育孩子要抓紧,可必须适度。

    孩子小,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这是自然的,父母应该给孩子设立一个学习的目标,这也是可行的,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不过给孩子设定目标还得讲究科学合理性,绝不能使目标成为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否则不仅不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还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唐女士的女儿才读小学一年级,但是除了学校正常的课程之外,还要每周参加两次奥数班,一次绘画班,一次英语训练课,孩子不想学,就想看看电视或出去玩,可唐女士就是不允许,她常常向女儿社会竞争如何激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等,女儿还难以理解这些道理,最近唐女士还准备再为女儿报名参加一个围棋班。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件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规律的过度教育是不足取的,物极必反,这种过度教育不公不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有的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孩子心理畸形发展,对孩子的健康及学习不利。

    怎样才能谨防“过度教育”呢?最根本的就是父母转变教子观,以科学的观念引导家教实践。

    第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父母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服“一体感”确立家教的目的应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采用这种方法,孩子需要的过分满足,活动的过分干涉等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孩子也就能早日迎接独立的生活。

    第二,孩子是自由人

    让孩子成为自由的人,是父母教育的一个高境界,父母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他们自由地接触生活,给他们自由地应付生活的机会和权利,放开他们的手脚。这样也就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从而教会孩子用自己的头想事,用自己的双手做事,用自己的脚走路,在生活的磨练中真正获得自由。

    第三,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化的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人,这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能力特长,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这样的观点,也就不应于搞过强的智力刺激,也就不至于一窝蜂地教孩子学钢琴、学画画,也就不至于都来挤兑孩子考试拿第一,不少父母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而常常以自己孩子的短处去跟别的孩子的长处,其结果是孩子的信没有了,孩子的能力没有了,你的孩子有她自己的个性,不要让你的孩子跟别人孩子一样。

    如果家长遵循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以此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就能够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使孩子健康成长。但现实中,有的父母不懂得观察分析不同时期孩子的发展变化,不懂得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智力,个性的认识不够正确,有些父母不理解生长发育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视为反常行为,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走不进孩子的心灵,有的父母用对待小孩子的口吻教育子女,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有的父母教育行为不科学,错过了教育良机,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有自己的主观愿望及思想,尤其处于成长的孩子其自尊心是非常强的,家长平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尽量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以理解和尊重为前提来爱护、帮助孩子,那么再多的教育和关心是不会过度的。

    社会文明在不断提高,各种观念不断更新,为此,中国传统式的家庭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父母们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去解决每件现实问题,要让他们在适当的教育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去获取各种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培养适应多种变化的能力。总之,家庭教育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让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幸福联姻”
下一篇:校长讲堂:课程建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