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3-03-29 00:00:00   来源:    浏览:

有效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才是让师生心灵舒展,演绎生命精彩的课堂。然而,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政治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政治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随着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进一步深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常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大家进行分享:

   )营造氛围,适时引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主宰学习过程的学习,学生不是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学习的主角。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教师要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氛围,适时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要善于选择有思考价值的、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例如,讲到“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材料:【手机输入法的悲哀】据信息产业部通缉,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4.5亿人,但我们没生产一台手机,就要向外国公司支付0.3美元的汉字输入技术专利费。为此我们每年支付的总额超过7.8亿元人民币。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阶段我国为什么会出现类似“手机输入法的悲哀”这种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学生都感觉有话可说,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形成一种共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都离不开学习,自己现在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教师应该习惯于“蹲下身子”,去欣赏另一片风景;教师要善于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小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捕捉课堂亮点进行中肯评价

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能够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仅是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发言或作业打上一个团体分数。评价既要着眼于小组整体,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反应;评价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能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又成了选拔甄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在上“维护祖国统一”这课时,笔者针对触目惊心的“西藏314打砸事件”,当前的一些国外反华势力支持达赖搞西藏独立的情况,出了一道题:1996年6月,国务院派代表去西藏主持掣签仪式,认定第十一世班禅。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学生对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有了更清醒、正确的认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那些极少数人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图谋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我对同学们的正确结论感到有由衷的高兴并及时给出鼓励。学生又有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学生得到了肯定的评价,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课堂就是种快乐的驿站,为小组合作学习添加了新鲜的活力,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

   )预设和生成的有效处理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得到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在这样的动态发展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预测,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发展。教学课中,安排了一个视频录像《众志成城抗雪灾》,其内容是:在去年春节前,我国南部遇到了五十年来最大的雪灾,成千上万的人们迎战暴风雪,让爱回家。笔者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能够“笑”抗雪灾?你认为你自己能做到吗?原本在这环节上只准备学生五分钟的“表演“时间,但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我不忍心打断,结果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出现了“节外生枝”的现象,笔者就随着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及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致课堂教学预定的任务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但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目标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这节课并没有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这节公开课还是得到了各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勤用课后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每节课我都坚持课堂教学的反思。即 “课前设想”,用课改理念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写出其教学思路; “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看实际教学体现程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后反思同时也包括学生自己的写的反思。笔者在每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后反思卡”

 

班级     姓名                

 

1.学习内容:

2.在这堂课中,哪些地方我感兴趣?哪些地方不感兴趣?为什么?

3.在这堂课中,我的表现如何?(如是否积极思考,专心听讲等)

4.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的?)

5.老师,我想对你说:(对某一问题的新想法或质疑)

 

学生的这些课后反思是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次精彩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激情四溢,思维闪耀,睿智流淌,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才是新课改所需要的理想的有效课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中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的,我们的课堂只有站在生命唤醒与觉悟的肩膀,我们才能从教室的空气中听见朗朗书声,才能感受到青春的气息,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用动态观念重新认识、组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并正确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建立让师生情感共鸣、智慧碰撞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思想品德新课堂,这是每位政治学科的教师追寻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探寻英语课堂上的动态平衡
下一篇:架起合作的桥梁, 走向课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