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鹛老师,女,本科学历,现任沁园中学音乐教师兼八年级 1 班班主任,同时承担八年级 12 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工作。她深耕美育领域,屡获殊荣:曾荣获 “河南省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评 “济源市优秀教师”“济源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被沁园办事处及沁园中学授予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中招功勋班主任”“中招功勋教师” 等称号,更以卓越的艺术指导能力,荣获 “济源市舞蹈比赛优秀辅导教师” 称号。深耕教坛 29 载,王老师以智慧与真诚建立深度师生信任,通过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音乐教育与价值观培养相融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温暖引路人。
智启课堂:以多元教学点燃学习热忱。作为音乐教师,王海鹛深知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激发。她打破传统教唱模式,将音乐剧、合唱比赛、即兴创编等元素融入课堂,让五线谱上的音符化作学生表达自我的桥梁。她鼓励内向的学生尝试不同角色,让平时沉默的孩子在舞台上找到自信的光芒。这种沉浸式教学不仅让音乐课堂成为欢乐的海洋,更在合作中培育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艺术素养与人格成长同频共振。
担任班主任期间,她更像一位精准的“心灵导师”。面对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小张(化名),她没有简单说教,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电竞的热爱,以“游戏中的策略思维如何转化为学习方法”为切入点,每周与小张进行“平等对话”。三个月的耐心引导下,小张不仅成绩稳步提升,更在班会上分享自己的转变:“王老师让我明白,学习就像升级打怪,每一次突破都有成就感。”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智慧,让无数“学困生”重拾学习信心。
身正为范:用无声大爱浇筑价值基石。班里有位特殊学生闪电(化名),因沟通障碍常被同学误解。王海鹛老师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教育答案:每次发试卷,她总会轻声询问“闪电有吗”;分享零食时,第一个把糖果递到他手中;合唱比赛排练,她紧紧拉着闪电的手站在队列最前排。在军训汇报演出中,当闪电第一次完整做完一套动作时,全班自发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教育就是让每个生命都被看见。”王老师的身教胜于言传,让“尊重与包容”成为班级最珍贵的底色。
在她的引领下,八(1)班的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价值观。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勇于承担责任。当有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不再逃避而是主动寻求帮助;当有学生取得进步时他们都会给予真诚的掌声和鼓励。这种良好的班风不仅让班级成绩名列前茅更让整个学校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
亦师亦友:从“王老师”到“干妈”的温暖蜕变。“教育是走进孩子的世界。”王海鹛老师始终坚信,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土壤,才能让教育扎根。当得知留守学生小军(化名)因沉迷游戏濒临辍学,她三次踏上家访路。第一次,她与孩子并肩坐在电脑前,倾听他在虚拟世界中的“成就感”;第二次,她带着奶奶一起观看孩子小时候的获奖视频,唤醒亲情记忆;第三次,她促成父子视频通话,让误解在泪水中消融。当小军重返课堂时,在周记里写道:“王老师的眼睛像妈妈,让我害怕辜负她的期待。”
“干妈,我考上重点高中啦!”当毕业生小李带着录取通知书扑进她怀里时,这个称呼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情感积淀。在王海鹛的班级,师生关系更像“成长共同体”:她会和学生一起策划生日惊喜,在运动会上与学生组队比赛,甚至用孩子们的“网络热词”写评语。这种打破年龄界限的真诚,让学生们愿意分享青春期的迷茫与烦恼。 “干妈不是亲人,却给了我们妈妈般的安全感。”学生们的心声,是对这位教育者最高的褒奖。在她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与往届学生的合影,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她都如数家珍——这份跨越岁月的深情,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荣誉之外:教育是永不停歇的追光之旅。“河南省音乐优质课一等奖”、“济源市优秀教师”“济源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加身,王海鹛老师却始终把自己定位为“永远的学习者”。她深知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她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青春洋溢的教坛新秀到两鬓微霜的资深教师,王海鹛老师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教育,是智慧与爱心的和弦,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当她牵着学生的手走过校园,当她的课堂传来阵阵歌声,那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温暖而有力量,平凡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未来的教育路上,她将继续以光为引,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上一篇:沁之光|红烛先锋(1) 苗艳:从课题研究到志愿服务的知行合一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