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沁园中学数学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17-06-16 10:13:12   来源:    浏览:

与梦同行 打造适合学生的德育课程

          

近年来,沁园中学以沁德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培养文明、健康、睿智、创新的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秉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育人理念,通过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课程、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实践体验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课程,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探索适合学生的德育课程,是沁德课程实施的主导思想。学校建立了一支服务有序的志愿者队伍,教师教风严谨有素,学生风气纯正文明,校园干净整洁,为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注入了一股正能量。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予以汇报:

一、 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德育课程,最应该体现的是学生立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一语道出德育课程创新的本质。所谓学生立场,就是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或者发展的需要,不能以成人的需求代替学生的需求。学生喜欢故事胜过道理,喜欢活动胜过训话,喜欢参与胜过收听,喜欢丰富胜过单调,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持这样的“学生立场”

举办“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每年都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多种举措、举办各类活动来推动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举办“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我的中国梦”大讨论、征文、演讲及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内涵,灌输和培养其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以创新为方,利用好“国旗下讲话”。传统的“国旗下讲话”是教师的独白,要么是批评,要么是表扬,而我校的“国旗下课程”不是独白,而是留白,等待学生去填充,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这就是一种创新的德育课程。我们通过国旗下演讲、宣誓、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流光溢彩,上好毕业季最后一课。每年六月的毕业季开展热烈隆重的离校课程,让即将离开母校的毕业生真正体会到了母校的温暖与深情,体会到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让毕业生带着无限的感恩之情,带着母校的殷殷嘱托,完美的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句号,开启新的征程。

我们的德育应该给孩子们创造德育的场,先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一种信任,让教育感动孩子。

二、 实施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修养。

早在古代,礼仪教育就相当盛行,“知书达理”成为不少私塾学堂的开门第一课。传承中华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失,且应发扬光大。我们相信成长中有了礼仪,便有了色彩,有了生机。创新的德育课程必须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关怀,一个是学生,而关怀德育正是新的德育发展趋势。真正的关怀不是给予式的,而是关系式的。教育者做出一个关怀的动作,被教育者要有回应,否则这个关怀就是无效的关怀。这就要求教育者关注、关切、接纳被教育者的需要,并寻找合适的关怀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个年级每年共设置12个不同的班会主题,做到期期有主题。各个年级所选主题不仅“新颖”,更能反映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和热点,力求“以小见大”,选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本学期分年级的主题班会观摩,更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自我教育中自我发展。

“六个我”形式的班级道德讲堂活动,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与。“我听”:听取先进事迹宣讲;“我看”:观看短片、情景剧表演等;“我讲”:学生自我宣讲道德故事;“我议”:讨论现象,评议行为;“我选”:由学生推荐选树先进人物。倾听交流、感悟提升,帮助孩子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沁中好学生评选表彰等活动,在广大学生中间营造出了争优创先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

每年九月新生入校以后,开展入校课程,使环境育人具备了先决条件。通过“校史文化”、“传统文化”、“交通安全”、“文明礼仪”、“从容军训”、“规划未来”等八个课时的集中教育,有效解决了新生入校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孩子们了解适应初中生活学习指引了方向。

成立年级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各年级根据需要确定“志愿者社团”数量,通过层层培训,明确职责,定制专门的标识,从教室到厕所,从教学区到清洁区,各施所长,将志愿者活动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对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为全校文明环境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施实践体验主题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精神。

    实践体验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合作实践精神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情感的浸润,更需要实践的锻造。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这是近几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的实践体验课堂。希望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学生健全、美好的人格。一次交流就是心灵的触动,一次渲染就是情智的勃发,一次宣誓就是激情的立志,一次承诺就是不懈的践行。

开展校园法制教育。在学生法制教育方式上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是邀请有关的司法人员上台讲课,做法制报告,普及法律知识。二是将学生带出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法制第二课堂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学校还积极开发并落实“主题节日”课程的开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衍生出大量学科主题节日,这些主题节日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统摄全校德育资源的同时,学校也在着力打造特色节日课程,即每月有主题,分年级段分层安排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围绕不同的节日主题,深入开展群体性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及国家重要节日的认识,同时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和引导作用。

 研学旅行是面向全体学生、由学校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一种实践体验式教育活动。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学校先后组织七八年级学生赴济源市小浪底综合社会实践基地,洛阳市龙门石窟、洛阳市博物馆、洛阳市古代艺术博物馆等地进行研学旅行。学校周密组织、悉心安排,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学生们走出了校园,走进了校外的广阔天地,接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

四、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我们本着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一原则,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入手,开展生命教育。

    系列安全教育。通过不同时间点对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震教育等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律意识。

自救自护教育。结合小浪底研学旅行,对学生专门安排安全应急救护课程;联系“济源市红十字会医院”,逐步对八年级学生进行安全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每一名同学知道安全救护的必要步骤,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期望形成“人人救我,我救人人”的良好救护环境。

生命教育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非观,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促进校园文化的深入发展。

教育其实就是德育,每一个教师都应是德育教师,不管哪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更为主动、自觉地肩负起德育的职能,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沁园中学取得辉煌成绩的深层原因,是能够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不断迈上新台阶。眼下,我校沐浴这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承载着七十万济源人民的厚望,聚四千学生于一堂,向着美好的明天,一路高歌!


上一篇:让经典阅读回归课堂 ——沁园中学语文拓展课程建设汇报
下一篇:人本——核心素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