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校共建 > 家长学校 >
家长学校

保持适度的爱,放手让孩子飞翔

发布时间:2015-04-08 08:47:05   来源:沁园中学八(16)班王任远家长 任芳    浏览: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泰戈尔·《新月集》

     篮球场上,儿子和他爸爸在一起打球,看着高出他爸小半头、身姿矫健、奔跑跳跃、爽朗大笑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孩子真的长大了!再也不是黏在父母身边、跟在后边晃悠的“小尾巴”,他已是一个阳光少年,而孩子成长的经历,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成长过程,我的教育心得是:保持适度的爱,放手让孩子飞翔。

     零零后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爱,来自父母的、爷爷奶奶的、姥姥姥爷的、几个家庭一大堆人的关爱甚至溺爱,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沐浴在满满的爱里。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任性、自私、脆弱、情商低,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做家长责任。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在教育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与时俱进的家长,与孩子始终保持畅通的沟通平台。这几年下来,尤其是孩子上初中以后,经历了和孩子的磨擦争执、内心的郁闷苦恼,在与老师多次沟通,我也选择性的看了一些书后,我深深的悟到:我对孩子可能太关注了,我要对孩子保持适度的爱,放手让孩子飞翔。

这其实是一个艰难甚至有点痛苦的选择,因为一直以来,孩子就是生活的重心,我已习惯了对他的唠叨和关注,从早上穿衣、吃饭、到上学路上的安全、上课听讲、和同学的关系、放学后要早点回家等等......,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这些,因此,我就从这一点努力,早上起床,我对孩子说:“衣服在衣柜里,你自己选择。”吃饭时我说:“饭做好了,来帮忙盛。”出门后,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孩子推车、打气,在十字路口耐心地等待绿灯亮了再过马路,我心里默默地说,以前的关注已经让他懂得安全第一,他可以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有时候忍不住要唠叨的时候,我就在心里默默数数,几秒钟后我就放弃了,我提醒自己要相信孩子、多激励他,要么不说,要么表扬,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孩子有些心事也愿意主动与我们分享。

    适度的爱不是不爱,关键是“度”,一方面要把握大方向,确保孩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长,正视并杜绝不良的行为,自觉接受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事物。适度的爱是你在我的视野里自由飞翔、健康成长的爱,是我在你背后默默地注视你、却在你回头看不到的角落里的爱。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己不正不能正人,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理。

由于工作的需要,读书对我和爱人来说已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充电”,一种习惯。回到家,做家务之外,我和爱人经常是人手一本,各得其乐,家里床头、桌上、甚至是卫生间都放有书,孩子几个月时,我就一边抱着他,一边拿着书给他念故事、看图片,潜移默化,孩子从小就喜欢书,但是他不按照我的建议读,涉猎甚广,科学、军事、生物、动漫、悬疑、侦探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我想算了吧,开卷有益,只要他有读书的兴趣,总会受益匪浅的:一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尽管很多孩子起初是被逼的。书读多了,孩子说话会“文”起来,写作文也“信手”了,尝到了甜头,孩子就会由喜欢读书变成了热爱读书。二是和孩子读书的时候是心灵相通的时候,可以平等交流,互换看法,共同探讨,我常常同意孩子保留自己的看法,只要他是出于童心,出于纯洁的心灵。三是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前苏联作家巴甫连柯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自己看自己偏好的电视剧,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嗜好麻将……,那么,这样的家庭只能是一个病态的消极家庭。而父母抽空陪孩子一起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自己也养成读书的习惯,进而去掉个人不良爱好,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积极的家庭氛围,真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优异,全面发展,将来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有个顺利圆满的人生,我也一样,但是欲速则不达,相比较学习成绩的突出与否,我更关注的是孩子心理的健康、素质的养成、情商的提高。感谢沁园中学肥沃的土壤、诲人不倦、辛勤浇灌的园丁——各位老师,让孩子沐浴在阳光和雨露中健康成长,我相信,只要耐心的付出和等待,幸福的花自会悄悄的如期的绽放。

十几年来,儿子是一面镜子,让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班级组织家长会,班主任要孩子给家长写一封信说心里话,结果孩子在信中指出了我和他爸爸的缺点:他爸的抽烟、喝酒,我爱逛街、爱唠叨,着实令我汗颜不已,我和爱人共勉,互相提醒,要改正孩子眼里的这些“爱好”,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与孩子共成长,进步无止境!                                               

 


上一篇:女儿,我想对你说
下一篇: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