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筑就名校文化 赢在文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2-05-07 00:00:00   来源:    浏览: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被当前教育界同行喊得震耳欲聋的词语,是一个被教育论坛高频交流的话题,是一个基层学校为之努力的目标,我们时刻感受着它的火爆。为什么会如此火爆?细想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已从规模数量发展到文化质量的较量,或者说,已从表面的物质设施、教师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的竞争。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当前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出基层学校的办学者和社会各界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期待。

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乐土,展示才华的场所,追求幸福的家园”。学校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人本”,着眼于文化化人。所以,一个理想的学校,应是一个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空间,关注师生和谐发展的民主舞台,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精神港湾。学校文化管理不单单是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一种学校文化精神的塑造,用文化的精神去熏染人,用文化的制度去约束人,用文化的氛围去感召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进而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文化素养,让学校成为传播科学的殿堂、弘扬文化的圣地、张扬个性的乐土、净化心灵的家园、凝聚人心的王国。

   一、构建法治文化(即制度文化)

我们知道,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法治社会就是一种规则社会,要求人人生活在同一规则之下。我们古代人都知道“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因为规则不统一你就无法对你的生活进行合理预期,对社会交往产生隔阂。

我认为,在实际学校、班级管理中总会出现……,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更缺法治、规则。当然,现在缺的不是制度条文,不是说我们现在的规则、制度条文比以往少,而是说,法治、规则意识、执行制度精神现在更为需要,更显得不足了。例如遇事能不能先从规则、制度视角考虑问题,就是一个标志。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每个主体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承担责任,而不能侵犯他人和公共的权利。就像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宿舍床头贴他的偶像,爱贴谁贴谁,这不需要管,也没有人管。但是他要贴到教室、会议室、图书馆可不可以?那就要有人干预了。如果一个人自以为在道义上站在正确的方面,就可以随意行动,这样的原则就是德治而不是法治了。“缺法”的突出后果,表现在两大危机上:学校的“公信力危机”和师生的“工作学习危机”。在道义上也不安全,一件事怎么做就对了,怎么做就错了,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什么是分内的,什么是分外的,没有一套可靠的程序和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在道义上从任何一个角度指责或怀疑别人,所以每个人也就没有道义安全感。如何解决公信力危机和安全感危机?我看是“呼唤法治”。学校的公信力来自哪里?来自于忠诚于规则、制度,做事都有规则、制度根据,而且公开透明、一以贯之,这样学校行为的公信力就会增强。大家都希望社会诚信。有法可依,才能有诚信。否则,光靠道德呼吁是唤不来的,因为个别人保持诚信的代价太大,也会难以实现和推广。 制度文化建设是制度建设的灵魂工程。

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学校制度文化是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学校努力构建民主的、法制的、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的学校制度。一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学校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让学校的事情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制度是建立在尊重传统、广集意见、程序合法、多数认同基础上的合法制度。三是制度简约质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针对性强,符合学校需要,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

1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

    学校制度的优质生成,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学校制度的生成要充分完善,不能有“显性缺失”,也不能有“隐性缺失”。 

2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

 制度执行,是静态的“文本化”制度文化向动态的“化”制度文化迁移的关键环节,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能否到位,主要取决于制度执行是否落实。还需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教育培训,宣传造势,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成员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2、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要起作用,就要有权威,而只有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权威才能得以树立,制度执行的效益成本性价比才会更高。

    3、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以提升执行实效,提高师生自我执行、自我管理的水平。刚性执行确有必要,这是推进制度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柔性执行也不可缺少

    4、在扎实推行正式制度的同时,深入分析并引导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规则和价值取向靠拢。正式制度在执行之初,往往容易遭逢非正式制度的惯性抵制,如果处置不当,正式制度有可能被非正式制度解构和同化。

5、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同时大力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集中精力做好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公正、规范、高效的执行两项工作,同时,在执行中注意把制度的刚性约束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渗透和内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早日开花结果,学校文化建设的大厦才能顺利筑成并不断升华完美,学校才能在文化引领下走上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

 二、物态文化是学校的基础

     直观地讲,学校的物态文化就是环境文化,对环境文化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因势利导,精心设计,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草都有故事”。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校各场所的文化建设,如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寝室文化等等。

    三、行为文化是学校的实践

    行为是人内心思维的表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工作,都要靠师生的实践才能完成,这种实践,就是学校师生的行为。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富于执行力、认真负责、简单高效的行为方式。一是师生形成较强的执行力,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二是学校人际交往形成“交流与对话”的交往方式,“尊重、和谐”成为学校人际交往的主弦律。三是各苑区、班级要重视创设校园活动,并注重活动形式的标识性或活动仪式的规范性,让每个仪式和活动都富有教育意义并深深打上学校特色的烙印。四是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行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以表率,达到一种“不言而教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了表率的重要作用,要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心态文化是学校的核心

    心态也就是观念,属于精神层面的部分,在所有学校文化中,它居于核心地位,是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意识,即是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它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凝聚、塑造、辐射等作用。

当前心态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树立正确的基于学校特色的价值观,就是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将苑区、学校和国家的育人目标得到落实;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昂扬的精神认真学习,健康成长。学校心态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学校积极的价值观念,教师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二是建立归属感,营造“精神家园”。三是创设共同愿景,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苑区、班级要善于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愿景图,激励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共同的心态文化作用下,喊出一个声音,走出一个步调,实现苑区、班级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尽责、好学、合作、创新的教师文化。

1)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汇报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开展以家长开放日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使家长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2)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落实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六、尊重应是学校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尊重应是学校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应积极倡导尊重教育。它体现在对师生个体和成长规律的尊重,教育就要适应师生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学说”——“人都有需求,可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特别是尊重与自我等高级需求。他认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明白了尊重与自我的内涵,有利于我们按照科学规律办好教育的事。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优秀的组织与团队,必然是把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等高级需求层面的事情做到极致。记得看到一则资料,著名的全国连锁店——“海底捞”,其成就令人羡慕。有人研究了它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最有特色的是对员工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定期评定员工级别,允许不同级别的员工有一定范围内的菜价优惠权和免费权。这一成功的秘诀对我们大有启示。在这里有适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沃土与氛围。人们在这样的组织与团队中,能拥有“家庭般的温馨”,能得到“亲人似的关爱”,能获得“朋友式的帮助”,每个人的美好愿望能最大程度得意满足,每个人的才华能得以施展,每个人的缺点能在团队中得以弥补与纠正。

七、整洁既是纪律又要形成文化

在甲午之战发生的8年前,留学英国的日本海军上校、“浪速”号驱逐舰舰长东乡平八郎,应邀参观大清帝国的海军。那时候,清朝的北洋舰队外表看来很有气势,水师提督、御赐一品顶戴丁汝昌是大红人,所有的大型军舰都是在英国格拉斯哥订造的;可是东乡平八郎在登上“镇远”号巡洋舰后,有两件小事使他看穿了清廷的海军:1、他看到水兵把洗过的衣服晒在大炮的炮管上; 2、他下船之后,发现白手套脏了,可见所有的栏杆、扶手都没能保持干净。于是东乡向当局报告:“清朝海军虽然吨位多,但不堪一击!”

果然,在1894年(光绪20年)发生了甲午之战,总吨位仅有6.13万吨的日本海军,重创了北洋舰队,名舰如“来远”、“威远”、“靖远”相继沉没,丁汝昌被迫自杀殉国。次年3月,李鸿章去日本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

东乡的判断为何那么准?照说,把衣服晒在炮管上也不会影响大炮的射程啊,栏杆扶手有一点不干净也不影响大炮的杀伤力啊,怎么就可以断定清军必败呢?可是认真思考,就会发现东乡的判断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两件事表明了清朝海军缺乏严明的纪律。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武器再精良,也是不会打胜仗的。

我常用这个角度来观察一个人、一个处室、一个苑区。大体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有效率的处室,就不会有一个秩序井然的学校。

“效率”有关人的部分,必然来自纪律;而长期的、彻底的维持整洁,是形成纪律的不二条件。不信看练兵的营房里,天天扫,天天擦,天天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练兵练射击、格斗就行了,叠被子能把敌人叠死吗?其实不然!战士每天叠的不是被子,而是他们钢铁般的纪律!纪律就是那么横平竖直、整齐划一,来不得半点含糊!

八、餐厅文化

与所有的文明一样,到餐厅就餐有些是可以用制度约束的,而有些是不能用制度来约束的,这些无法用制度约束的地方,其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我就从餐厅就餐中看到了我的教育管理中的败笔。我不愿意把这些不合理现象与师生道德品质挂钩,但我知道肯定是沁园中学在管理中出现了问题。

我想,也许更多的原因是我们在这个餐厅用餐的1000多名师生的麻木与冷漠,有意无意地纵容了他们。许多人可能会想:他倒他的与我何干?只要我不倒就行了。这样,是不是就等于我们给了他们一种“你这样做,没有人管你”的暗示,才使得餐厅这种不良风气肆意风行?面对这些我很心疼,我不仅心疼那些被倒掉的饭菜,更心疼我们在不良现象面前那种渐渐消磨殆尽的道德与良心。

、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秩序。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维护校园安全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落实安全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我们以增强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安全感、提高其满意度为宗旨,以学校管理、生命教育和师德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认识、完善机制、落实举措,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着力打造学校的文明品牌。 

(一)、以加强管理为保障,构建和谐有序的文明校园

要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首先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明确要求,在校园内外为师生撑开一把保护伞,搭起一张保护网。各苑区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合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形成了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安全稳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还要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应急反应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防范暴力事件等应急预案,并将制定预案与学生自护自救系列教育相结合,定期开展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改进。学校对门卫保安队伍也进一步加强了教育,严格管理,强化培训,以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学校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设施、安全预案和安全人员的“三到位”,尽力消除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以生命教育为举措,增强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要创建平安校园,要确保师生平安,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自我救助能力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到生命教育更为宽广的范畴,帮助师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学校逐步构建了“注重体验、丰富载体、发展个性”的生命教育体系,形成校本特色,切实提高了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门卫、值班职责建设为根本,培育爱生护校的教职工群体

实践已经证明,要确保学校平安,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爱生奉献精神的优秀教职工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校园平安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要重视师德建设,把爱生护校做师德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继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形成民主参政文化。这是一项代表教职工心声的制度,学校工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好。学校各级领导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要定期与教职工谈心,谈心主题要鲜明,留有谈心记录。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

老师们,同志们。文化管理则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它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不管”。那么,不管意味着什么?是取消管理吗?当然不是,应该是一种能够高度自律的管理。而我们的教育目前追求的就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使师生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文化管理并不是取消制度,而是将制度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更人性化管理文化。我们渴求用文化管理来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管理中来运行学校工作。然而,文化管理不是一种模式,可以顺手拈来,学校文化是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逐渐积淀而成。它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管理境界,那么实现它的途径是什么?无疑就是建设学习型学校,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使教师在高度的专业化中逐步形成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在这样的核心价值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管理。

  我非常认同教育部长袁贵仁说的一句话:“所谓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这是一个学校管理的美妙理想,让我们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吧。


上一篇:2011—2012学年春学段七八年级期中考试评卷安排
下一篇:沁园中学校本研修学时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