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

《行道树》案例反思

发布时间:2012-11-13 00:00:00   来源:    浏览:

一、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行道树》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表达了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本文还通过行道树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表现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练。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授课时,我着重于以下几点: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二、初建课案例及反思:

初建课课堂实录:

在“自主探究”学习环节中

师:这篇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化的特点,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你感到有疑难的,提出来我们一起品味一下。

生: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这一句富含哲理,难以理解。对于疑难句子可采用化大为小,再连小成大的方法解决。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A、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B、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C、为什么说痛苦反而把这种深沉留给我们?从痛苦中能得到快乐吗?

再把这三个小问题连成大问题,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生:神圣指社会需要,人们需要

痛苦指一身烟尘   孤独寂寞   夜晚苦熬

深沉指默默奉献  以苦为乐

师明确: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行道树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这个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反思:

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显得有点干巴巴。

建议:

段喜燕:

此处问题设计较为巧妙,善于引导学生如何解决疑难句子。但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举例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我的思考:

段老师的建议很好,现行初中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三、重建课案例及反思

重建课课堂实录:

在“自主探究”学习环节中

师:这篇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化的特点,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你感到有疑难的,提出来我们一起品味一下。

生: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这一句富含哲理,难以理解。对于疑难句子可采用化大为小,再连小成大的方法解决。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A、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B、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C、为什么说痛苦反而把这种深沉留给我们?从痛苦中能得到快乐吗?

再把这三个小问题连成大问题,疑难就迎刃而解了。

生:神圣指社会需要,人们需要

痛苦指一身烟尘   孤独寂寞   夜晚苦熬

深沉指默默奉献  以苦为乐

师明确: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行道树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这个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师: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教师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从事的事业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事业,但老师们是辛苦的,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别人在享受城市的夜生活的时候,他们在办公室备课、批改着作业,在和学生谈心。他们牺牲了许多个人的利益。但当他们桃李满天下的时候,当他们过节时收到学生一条条祝福短信的时候,他们无疑是幸福的。

生2:农民、、、、、

反思:

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收获反思: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不足:在这篇课文文本解读的时候,受课文阅读提示的影响,我也是把主题定在“奉献精神”这个层面。没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领会主题,如果学生再仔细去选读相关词句,得出了“豁达”、“坚忍”、“尽职”、“执著”等结论。今后在备课的时候要深挖文本,驾驭于教材之上。要尽可能地挖掘出文本主题的深意,然后,要考虑采取合适的方法,以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深处,挖掘出深层的韵味。浅尝辄止是文本解读的大忌,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


上一篇:《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堂案例反思
下一篇:拼读单词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