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精品案例 >
精品案例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除法》 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30 00:00:00   来源:    浏览:

一、案例背景:

(1)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在小学阶段多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2)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介绍了数轴和绝对值以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以后出现的,是代数中的传统内容。教材是以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和最低温之差引入有理数的减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温差,再通过一系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结果的对比归纳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教材中只涉及整数的运算的目的是通过第一节课理解法则,以免繁杂的运算冲淡该节课的重点,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初建课案例及反思

初建课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χ,使χ与-3的和等于3,那什么数与-3的和等于3呢?

生:6+(-3)=3

师:很好!由此可知3-(-3)=6

师:计算:3+(+3)得多少呢?

生:3+(+3)=6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3-(-3)=3+(+3)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反思: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前一天晚上的时间,根据教师的提示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检查验收,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练习中增加了一些分类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另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法则,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建立:教师要明确意识到,学习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好的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辅导学习内容,而且要辅导学习策略,而后者是教师需要熟悉和学习的

三:重建课案例及反思

重建课课堂实录:

师:  一天, 庆阳市的最高温度是9℃,最低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摄氏度?

生1:9-(-7)

师:应该是多少?根据什么得出来的?

生2:16,由温度计上数出来的,即:9-(-7)=16

师:9+(+7)等于多少呢?

生3:16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4:9-(-7)=9+(+7)

师:这是巧合吗?

生5:不是。最高温度是6℃,最低气温是-5℃,温差是11℃:6-(-5)=6+(+5)=11℃,最高温度是8℃,最低气温是-1℃,温差是9℃,8-(-1)=8+(+1)=9℃。

师:你发现规律了吗?

生6:我发现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反思:本节课我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形归纳运算法则,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我能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 — = — +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进,不断完善。

四、收获反思:

通过其他老师的点评和学生的反应,我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先说说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加法出发,从已知引入未知,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学生自学的自信。学生通过自学自讲自评课本例题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醒他们出错误的地方,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再次熟悉减法法则。本课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可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是忘记减数要变为它的相反数 。因此,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

需要改进的方面:

1、少数学生在减法法则推导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他们都是重在备记而不是理解  

 2、对学生没有分层次进行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本课课堂已经交给学生,要求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按预设的计划和步骤进行,而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探索问题,在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伙伴。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上一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案例研究
下一篇:八年级英语下Unit3 SectionA3a—4案例分析